孙铭徽接受专访,本应是让球迷更深入了解他的好机会,然而这其中却暴露出诸多值得批判反思之处。他对自己脾气问题的回应看似合理,实则存在漏洞。他强调自己胜负欲强,将所谓脾气大归结为激烈对抗下的正常表达,可他是否想过,在职业赛场上,情绪管理本就是球员必备的素养?仅仅用对抗来解释自己的情绪爆发,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。

再看他对教练王博上空篮不中的评价,“希望他以后在篮球场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,把这种空篮上进”,这样的回答显得过于简单和敷衍。作为球员,难道不应该从战术配合、当时的场上局势等多方面去深入分析,而只是如此表面地提出要求吗?这反映出他缺乏深度思考的问题。

在谈到自己的数据时,他声称不关注数据,但这却与他在球场上的一些表现相悖。如果真的不关注,又为何会在某些时刻充当主攻手去争取更多得分?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,让人怀疑他是否在为自己数据下滑找借口。
对于外界对他脾气的两极分化评价,他虽强调自己没有针对任何人发脾气,但他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公众人物,有责任更好地控制情绪,给球迷尤其是年轻球迷树立正面榜样。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,只是一味地解释自己不是故意发火,却不反思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关于退役后的规划,他倾向于总经理方向而非教练。这一选择可能与他目前对待比赛缺乏深度思考有关。教练需要深入剖析比赛,而他似乎更注重结果和表面的东西。如果他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,即便走向总经理岗位,也可能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。
在对郭艾伦伤病的回应上,他虽表达了祝福,但缺乏真正的感同身受。他只是泛泛地希望艾伦保护好自己,却没有提及自己或者球队在球员伤病预防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,这显示出他在团队关怀和经验分享方面的欠缺。孙铭徽需要从这些方面深刻反思自己,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球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