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足联即将正式成立,这本应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走向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。但这一变革背后,真的能如预期般为中国足球带来曙光吗?

从机构职能上看,中足联看似有着宏伟的规划,与足协并列且职能更全面。可这种看似清晰的职能划分真的能在实际操作中完美执行吗?以前也有过各种职能调整与机构改革,但中国足球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。新的中足联下属专业委员会负责诸多职能,三级联赛的议事委员会负责各自政策,中足联公司负责商业运营。然而,纸上谈兵容易,实际运作起来,如何协调各方利益,避免出现权力争斗和推诿责任的现象,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人事安排方面,目前筹备组负责人和足协相关人员成为主要负责人,看似合理的人员布局。但这些人员过往在足球管理方面的成绩并不足以让人完全放心。他们能否在新的岗位上做出创新、突破旧有管理的局限,值得怀疑。而且,在这样的人事框架下,会不会陷入新的官僚体系的泥沼,继续让行政思维主导足球管理,而不是从足球发展的专业角度出发,这是不得不担忧的问题。
理事会的席位分配,职业俱乐部占据一定比例。这看似给予了俱乐部一定的话语权,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,俱乐部真的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吗?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,很多决策往往受到非足球因素的干扰。这样的席位分配能否真正保障俱乐部的权益,推动联赛朝着更健康、更职业化的方向发展,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。
职能移交方面,足协向中足联移交职业联赛管理职能,足协更多承担监管等工作。这看似分工明确,可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,职能不清、管理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。中足联能否真正承担起职业联赛的相关事宜,在纪律处罚和仲裁方面做到公正、透明,而足协在监管过程中又能否不越界,真正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,都是未知。
中足联的成立只是开始,其内部运行机制和各方责权利的梳理需要时间。但中国足球已经等不起太多这样漫长的摸索过程了。每一次改革都是在消耗球迷和社会各界的耐心,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这所谓的新变革不过是又一次折腾罢了。